第三十三章 学宫最后一天(1)-《三国之谋伐》
            
            
            
                
    第(3/3)页
    “嘎吱嘎吱嘎吱嘎吱!”
    过了快一刻钟,从锅炉沸腾到蒸汽机运行,火车下方的几个杠杆轮子终于开始缓缓运动,发出奇怪的响声。
    泰山学宫总学生人数已经在三万以上,今天来的几乎有五千多人。
    在五千多名学生瞠目结舌的注视之中,那个庞然大物居然缓缓地开始前进,速度虽然慢得离谱,跟人散步没什么区别,但.......一个大铁块,居然自己动起来了,怎么能不让人感到震撼。
    “院长,动了,真的动了。”
    火车上,一名控制放气阀门的博士激动地大喊。
    马钧也很兴奋,连连道:“好好好,还能加速吗?”
    “能。”
    “再加点火。”
    “唯。”
    负责铲煤的博士挥舞着铲子更加带劲。
    马钧则开始控制气阀。
    蒸汽机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复杂,但也没那么简单。
    气压过大要放气,过小要加火加水,所以得时时刻刻保持阀门交替使用,不然功率减少,火车就会停下。
    随着三人早就演练无数次的默契配合,火车缓缓加速,已经能达到人快跑的速度。
    到了最后,风驰电掣起来,已经接近普通马匹奔跑的极限,也就是每小时30公里左右。虽然在陈暮眼里还是慢得跟乌龟怕没什么区别,可在汉人眼中,这简直是神速。
    “嚯嚯嚯嚯嚯嚯嚯嚯嚯嚯嚯嚯嚯嚯嚯!”
    物理学院的学生们从刚开始的震惊,到最后的自豪,火车每到一处,哪处外围围观的学生就爆发出惊天的喝彩,声音甚至盖过了汽笛音。
    在绕着广场跑了两圈之后,随着汽笛响起,阀门打开,蒸汽不断地往外冒,速度开始降下来,最终停下。
    这次关键的火车实验,宣告了无与伦比的成功。
    马钧从火车上跳下来,脸黑得像是炭一样,身上沾满了煤灰,可欣喜若狂,与诸多学院老师大喊大叫,丝毫没有院长的形象。
    这样划时代的产物由他创造出来,名留青史,确实让人感觉到兴奋至极。
    远处观看的陈暮也笑了笑,过了片刻,却头也不回地走出了物理学院,往别的学院去巡视去了。
    虽然他的梦想是有一天能看到火车,但他是想看到大汉遍地都是火车,仅仅只是这样一个实验,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触动。
    原因也说过。
    蒸汽机好搞,古人不蠢,像马钧这样的顶尖发明家,只要告诉他原理,教他齿轮、杠杆、活塞、连接杆、冷凝管、汽缸等等物理知识,让他撸出蒸汽机,真不是难事。
    甚至陈暮当初在洛阳弄的地暖,里面就包含了一定蒸汽机的原理,任何人回到古代,只要能够执掌权力,把这玩意儿搞出来,都不算太难。
    难的是密封性,缺少橡胶,原材料就只能搞杜仲胶或者火浣布,以这两种东西的产量,一年都没办法搞出一台来。
    就好像人人都知道用皮革也能制作轮胎,这样就能够弄出自行车来,可轮胎需要的皮革实在太多,古人自己穿不暖,怎么可能去用皮革制作轮胎搞什么自行车嘛。
    所以包括陈暮以前发明的自行车,以及马钧现在弄的这台蒸汽火车,都只能做一台当观赏模型,看看就好,根本不可能实现量产。
    简单来说,在橡胶没有到手之前,蒸汽机和自行车,都没什么卵用,无法给青州带来实际变化。
    咱们出行该骑马骑马,该坐马车还是坐马车,不会有关羽骑着自行车千里走单骑,也不可能出现曹操坐火车败走华容道,无论是战场还是民用,依旧是汉朝的老样子而已。
    当然。
    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至少研究出了可行方向,为未来奠定基础。
    等到一统天下,船队从南美带回来橡胶树种后,海南遍地都是橡胶,到那个时候,也许陈暮七老八十,还真有可能见到大汉遍地是火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