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呼朋唤友-《三国之谋伐》
            
            
            
                
    第(2/3)页
    夏侯渊与程昱组织了士兵,连夜出城突围,恰好遇到了徐荣的军队。
    二人不敢恋战,与曹操汇合之后就马上往东南方向逃遁。
    徐荣带队追击,曹操则是亲自断后,夜幕当中,敌我士兵都不敢轻动。
    僵持片刻之后,徐荣下令进攻。
    双方发生了小规模战斗,互相砍杀造成的伤亡极少,反倒是走失和被自己人砍死砍伤的非常多。
    两边各自伤亡数百人,因为今日并不是一个明亮的夜晚,除了火把以外什么都看不清楚,又不是像甘宁一样百骑夜劫曹营,有整个曹营的火把照明。
    这种情况下,徐荣也不得不放弃追击。
    第二日,陈暮命令大军收拾辎重,拔营起寨,南下往淮北方向去。
    曹操能够这么快醒悟过来,自己这是在把他往南逼陈暮也没有想到,按照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他突袭北上,直奔甄城,破二城而消灭曹军三分之一实力。
    这样本身曹操的军事部署是自己领三万人在官渡,夏侯渊和程昱各领一万防守黄河沿线,戏志才领五千人守济阴。
    剩余大概数千人,就散落在沿线充当斥候、探马、岗哨,以防止朝廷兵马奇袭定陶。
    但陈暮不按套路出牌,不费吹灰之力就破了文聘。
    其次就是官渡失利,曹操不得不退至封丘。这样后方出现巨大空档,陈暮此时再北上,直取甄城,再消灭曹操两万人马。
    如此一来,曹操能有个三万人南下就不错了。
    再加上连番失败,曹操士兵锐气尽失,一路上逃亡不知其数,军队的数量恐怕不足两万都有可能。
    而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必然穷途末路,最后只有三个结果。
    一是跑到汝南,从大别山穿过去,进入荆州境内。
    二是从梁国退至陈国,再入沛国,最后进入淮北去扬州。
    而这两个结果,陈暮早就分析过,刘表和孙策绝不会容许另外一头老虎来到自己的地盘。
    历史上刘备投奔刘表,一是刘备当时候山穷水尽,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关张,且名声比较好,又是宗室,刘表才勉强接纳他,即便如此,也没有让他进入荆州,而是让他在南阳新野。
    现在呢?
    曹操没有上述条件,南阳又被朝廷占据,刘表会庇护他就鬼来了。
    而第三个嘛。
    投降。
    除了这三条路以外,别无它路。
    只是陈暮倒是没想到自己的计策被曹操察觉,弃了封丘直奔甄城来救援。
    不过也无所谓,现在朝廷大势已成,曹操即便是逃了,最坏的结果也就是他现在带着五万大军跑到汝南或者广陵下邳等地去。
    这样孙策和刘表就更加不可能让他去自己的地盘,恐怕越把曹操往南逼迫,说不好就是他与孙刘反目的时候。
    陈暮并没有因为甄城的失利而沮丧,而是重新整顿士卒,一路南追。
    而此时此刻,张辽也已经破了封丘,俘虏了于禁。
    破封丘很容易,董访正是于禁的部将。
    当初曹操设计杀死张邈,吞并他的兵马,董访便是张邈部将,张邈死后,就转投了曹操。
    后来他的哥哥董昭让他为内应,于是便潜伏在曹营当中,时刻等待机会。
    这次封丘董访也被留下,于是趁夜时分,打开城门,于禁被张辽活捉,后来投降刘备,自然是另外一件事情。
    刘备这边也是马不停蹄追赶曹操,只是失了先机,军队臃肿,行军缓慢,此时才刚刚到济阴。
    曹操全面撤离,兖州和豫州全面失守,沿途一路,各县皆开城投降。
    到了八月初,太史慈和臧霸就撤兵了,退守东海。
    孙策虽说卖了曹操,把曹操一个留在河南对抗朝廷,但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派了得力干将周泰、蒋钦领三万人北上彭城拦截徐州兵马。
    太史慈和臧霸兵强马壮,不过周泰和蒋钦只是坚守城池不出,二人有些无可奈何,被迫继续围困城池。
    第(2/3)页